大悲咒在线网
大悲咒在线网
放下就是快乐 在闹市中修行 色难 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孝的故事
主页/ 布衣百姓/ 文章正文

净化心灵

导读:净化心灵我们开门见山地来了解一下道德的含义。导师讲,所谓的道德不是空洞的教条,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道德不仅关系到社会风气,而且和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导师从五个方面剖析了道德的内涵:何为道德、道...
净化心灵

我们开门见山地来了解一下道德的含义。导师讲,所谓的道德不是空洞的教条,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道德不仅关系到社会风气,而且和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

导师从五个方面剖析了道德的内涵:何为道德、道德的基础、道德和利益、道德的建立和提升、世界变化中的佛教道德价值。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道德的定义就是“善”。在浩瀚的佛教经典中用十六个字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概括了善的基本思想。当一个人有善念生起时,再加以行动,就会给人带来安定。

佛法对生命的思考立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对利益的考量也是同样。善的心行不仅对当下有益,还能给未来带来安乐。

对于三世,我也是深有感触。就拿我和我的同参来说吧,从1989年正月接触一直陪伴到现在,不就是过去生的积累又延续到了今生吗?世间有一句老话“买卖好做,伙计难搭。”因为我这个人脾气暴躁,毛病很多,嗓门高,说话声音大,有时说话也不加考虑,就会惹同参起烦恼。当她烦恼时,我也不断地“回光返照”自己,是哪方面触恼了她?我要用她这面镜子来摆脱不良习气和心态。她是一个遵守道德的人,为人处事都特别细心,事情都会办得很圆满。所以,这些年来都是她的包容,我们才能不离不弃地在菩提道上成长。

佛教所讲的道德,有不同层次的成就。从人天乘来说,践行五戒十善可以成就品行高尚的人;从声闻乘来说,践行别解脱戒,修定发慧,可以成为阿罗汉那样的解脱圣者;从菩萨道来说,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可以成就佛菩萨那样无限慈悲、智慧的生命品质。

道德不仅能让自己受益,还能利益大众,建设和谐社会。

就现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而言,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哄抬物价,10个口罩就卖850元,结果被罚了300万元;一颗白菜卖60多元,结果被罚了50万。从佛教的贪、嗔、痴三毒来讲,贪心不仅给自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还种下了恶因。所以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在《了凡四训》中又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因此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说到善,有相对和绝对两个层面,惭愧心是从做人的层面探讨最基本的道德。儒家的理想是成为圣贤,而佛教的目标是成就佛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超越相对的善,开发绝对的善。

佛性的智慧是在我们内在开启的,是我们本身具足的,它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只是我们的佛性被无明遮蔽,虽有若无。修行的根本,就是认识并开启这一宝藏。

佛教既重视道德,也不排斥利益。佛教认为道德不仅能成就精神财富,还能带来物质利益。财富本身是中性的,成为毒蛇还是净财,关键是我们怎么获得和运用。佛教除了物质利益,更重视精神利益。我们学佛离不开福报,必须要集资培福,同时进一步积累功德法财,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自利利他。

佛教道德乃至一切修行,都是建立在心的基础上,道德会造就良好的心态,高尚的人格。因此说道德是通过对心的认识和调整来净化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