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观

"

五观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

五观——思念食物来之不易

五观——思念食物来之不易

五观堂的进食规矩是什么

在佛教修行之人对五观堂应该有一定了解,它是学佛人吃饭的地方。但是在佛教吃饭也是有规矩的,为此大家可以了解一下。那下面一起来看看五观堂的进食规矩是什么吧!

五观堂的进食规矩是什么

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早、午斋两次过堂,是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过堂。僧尼吃饭都要过堂,早晨、中午到"五观堂"或"斋堂"用食。五观之意为: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

(一)内外威仪当具足

1.内:食存五观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2.外:端身正坐,正意受食,切勿散心杂话、起诸分别。

五观堂的进食规矩是什么

(二)食为法本――受食当内外威仪具足,并当发三愿:

1.愿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诸恶莫作)

2.愿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众善奉行)

3.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古德云:“五观若明(存),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

(三)拿碗筷的方式

1.碗――表龙珠、精华,如吾人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即所谓的摩尼珠,欲“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

2.手――谓之龙口含珠。

3.筷子――谓之凤点头。

五观堂的进食规矩是什么

上述就是五观堂的进食规矩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其实五观堂这方面也包含了很多内容,所以大家要认真去了解,这样才能有收获。

...查看更多
五观堂的意思是什么

五观堂是佛门的一个地方,在佛门中修行之人应该有一定了解。但是对刚进入佛门的人来说是有些陌生的,不知道五观堂的意思是什么。为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讲解吧!

五观堂的意思是什么

佛教寺院的出家人吃饭的地方,一般情况下称为斋堂,而有些寺院却称为五观堂。为什么要称五观堂呢?因为出家人在吃饭的时候,要作五种观想: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思量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如果不好好修行,粒米难消;

2、秤己德行,全缺应供——思量自己的德行,如果不持戒、坐禅、诵经、营三宝事,便不能受此食;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修行人须防三过;上味食起贪心、下味食起嗔心、中味食起痴心,如此的思量预防,受食才没有过错;

五观堂的意思是什么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思量如果不吃饭,就不能生存,也就不能办道,所以饮食不求美好,只要能养活色身就行了,不必好恶;

5、为成道故,方受此食——饮食可以营养身体,资益道业,身体每天消耗热量,新陈代谢,行住坐卧都需要热量,如果没有饮食供给营养,就会饥渴病生,怎么能办道,现在为了成就道业,所以饮食,应该作此观想,生惭愧心。

因为此五观的原因,有些寺院的斋堂又称五观堂。

五观堂的意思是什么

以上就是五观堂的意思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进入佛门后无论是哪方面都应该有一定了解,这样会让自己有更多的收获,也能获得更多的智慧。

...查看更多
五观堂中的五观有何含义

在佛教修行之人对于五观堂应该有有一定认识,这其实就是斋堂,是佛门弟子吃饭的地方。虽然五观堂是吃饭的地方,但是五观堂中的五观是有一定含义的。但五观堂中的五观有何含义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五观堂中的五观有何含义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在佛看来,一粒米饭的功德,亦是不可思议的。正所谓“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我们在寺庙用斋之时,当思一粒米饭是来之不易的。首先要经过农夫辛勤种植,其后又要经过商人的贩卖,工人的加工,最后经过人的烧煮,才最终成为米饭。因此,一饭一粥,当知集聚了许多人的心血。存此观想,就能萌生感恩之心,坚固道心。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寺院的食物,乃是来源于十方信众的供养,因此其功德甚大。我们在用斋之前,应当观想自己的德行、贡献等,是否有资格享受这些美食。如此一观想,自然生惭愧之心,使得德行进步。

五观堂中的五观有何含义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我们一般所称的吃饭,在佛教的五观堂之中,称之为“过堂”。所谓的过堂,就是经过斋堂一下而已。用过堂这个称呼,意在告诉用斋者吃饭这件事本身不是重点,万不可错乱心意。何为“错乱心意”?面对自己喜欢的食物,就生贪心;对于自己讨厌的食物,而生嗔心。这就是错乱心意。修行之人,在吃饭的过程中,也要处于修行的状态,心念不离本位。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得道之人,绝欲之后,可以不吃饭。佛陀称一般人有吃饭的欲念,其实是“饿病”发作,须以饮食来暂时治疗,称为“食疗”。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吃三餐只是为了治病而已。三餐的目的,只是为了饱腹,使身体暂时保持健康,这样才能借助这个色身去修行。知道了这个重点之后,就不要在食物的“美味”上下功夫,这对修行毫无用处,反而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阻碍。

五观堂中的五观有何含义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受此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成道业”。对于食物本身味道的优劣好坏,不用执着。食物只要干净,粗茶淡饭又何妨?吃下食物,是维持身体的健康,这个目的达到了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去修行,借假修真,方是“受此食”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在寺院的五观堂之中用斋,须存“五观”之想,以认清用斋的本质,坚固道业。这是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

...查看更多
五观的类型有哪些

修行佛法是很难的一个过程,因为佛门中有许多内容是修行之人不了解的,而五观就是其中之一。其实五观在佛门中的类型有很多,所以需要大家去了解。那五观的类型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五观的类型有哪些

一、僧侣在用餐时所应起的五种观想︰即所谓的‘食存五观’。《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之三〈随戒释相篇〉云(大正40·84a)︰‘食须观门五别︰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醒己德行,全缺多减。

(三)防心显过,不过三毒。

(四)正事良药,取济形苦。

(五)为成道业,世报非意。’

兹依同书卷下之二〈对施兴治篇〉引用《智度论》、《毗尼母论》等所载,略释如次︰

(1)计功多少等,即思惟此食所用之功甚多,如垦植、耕除、收获、蹂冶、舂磨、淘沙、炊煮等功,又计一钵之食,观想作夫之汗多食少,若有贪心,则堕地狱。

(2)反省己身德行,若不坐禅诵经,不营佛法僧事,而受他人信施,则堕恶趣,知之而布施者亦堕之,故须思量己身德行是否可获供养。

(3)防心显过等,即食分上、中、下;上食起贪,下食起嫌嗔,中食生痴舍。贪重则堕地狱,嫌嗔则生饿鬼不得食,痴舍则堕畜生,故须先观食,离此过,方能生三善根。

(4)正事良药等,即做良药之想,观想治饥渴如除故病,及减约饮食如不生新病。

(5)为成道业等,即观想藉由食物使食久住,藉由寿命的相续而成慧命,修三学以伏灭烦恼。

又,以此五观故,斋堂又称五观堂。

五观的类型有哪些

二、《法华经》〈观世音普门品〉所举的观音五观︰即

(1)真观︰谓观真实之理而断见思惑之空观。

(2)清净观︰谓于既除见思惑之清净身,断尘沙惑之假观。

(3)广大智慧观︰谓断无明惑而得广大智慧之中观。

(4)悲观︰谓以此上三观观察众生,拔众生之苦恼。

(5)慈观︰谓以前三观观察众生,而给予众生以福乐。

三、因五眼所见对象之不同所产生的五观︰即

(1)肉眼︰见色(客观界)之粗杂相。

(2)天眼︰见色之因果微细相。

(3)慧眼︰见物心之粗杂相、微细相及空之道理。

(4)法眼︰见物心之因果粗杂相、微细相及诸法假相。

(5)佛眼︰见前四眼所见及中道佛性之理。

(四)指五停心观︰即不净观、慈心观、缘起观、安般念观、界分别观。

五观的类型有哪些

上述就是五观的类型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虽然佛门中有很多不了解的内容,但只要大家多去了解它的相关知识,那么对它就会有一定了解。

...查看更多
结语

五观是佛教用语,五观之意为: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同时五观:也作武观,帝启的少子。夏启十五年,武观叛乱。《墨子·非乐上》引《武观》曰:“启子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将将,磬以方。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闻于天,天用弗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