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佛学新闻>正文

品茶禅坐:茶禅境界与开悟相通

发布时间:2019-11-11 09:47:40    编辑:    阅读次数:

大悲咒大悲咒全文佛经大悲咒全文

品茶禅坐:茶禅境界与开悟相通.jpg

\

  茶如果只像开水一样,仅是解渴;如果只像咖啡一样,仅是提神,断不能由单纯的物质成为文化的载体。在禅林公案中,茶与佛教的开悟顿悟相通达,终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吃茶去中禅意深

  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茶禅一味作为固定词组的成型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一禅林法语与吃茶去的佛家机锋语有着内在的联系。吃茶去出自唐代名僧从谂,由于从谂禅师常住赵州观音寺,人称赵州古佛。赵州主张任运随缘,不涉言路。学人问:如何是赵州一句?他说:老僧半句也无。关于吃茶去这一公案,《五灯会元》卷四有较详细的记载:

  一人新到赵州禅院,赵州从谂禅师问:曾到此间么?答: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一僧,答曰:不曾。师又曰:吃茶去!院主问:为什么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唤院主,院主应诺,师仍云吃茶去!

\

  赵州三称吃茶去,意在消除学人的妄想,所谓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据说,一落入妄想分辨,就与本性不相应了。茶与禅渊源深长,茶禅一味的精练概括,浓缩着许多至今也难以阐述得尽善尽美的深刻涵意。佛教在茶的种植、饮茶习俗的推广、饮茶形式的传播等方面,其巨大贡献是自不待言:而吃茶去’,三个字,并非提示那提神生津、营养丰富的茶是僧侣们的最理想的平和饮料,而是在讲述佛教的观念,暗藏了许多禅机,成为禅林法语天下名山僧侣多,自古高山出好茶。历史上许多名茶往往都出自禅林寺院。这对禅宗,对茶文化,都是无法回避的重头戏。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禅宗逐渐形成的茶文化的庄严肃穆的茶礼、茶宴等,具有高超的审美思想、审美趣味和艺术境界,因而它对茶文化推波助澜的传播,直接造成了中国茶文化的全面兴盛及禅悟之法的流行。

  饮茶与开悟

  自从谂禅师开启以茶入悟的法门之后,丛林中多沿用赵州的方法打念头,除妄想。例如,杨歧方会,一而云:更不再勘,且坐吃茶,再而云:败将不斩,且坐吃茶,三而云:柱杖不在,且坐吃茶。又如,僧问雪峰义存禅师:古人道,不将语默对,来审将甚么对?义存答:吃茶去。再如僧问保福从展禅师:古人道非不非,是不是,意作么生?从展拈起茶盏。还有,人称百丈(道恒)有三诀:吃茶、珍重、歇、(均载《五灯会元》)清代康熙年间,著名法师祖珍和尚为僧徒开讲说:此是死人做的,不是活人做的白云恁么说了,你若不会,则你俱是真死人也,立在这里更有什么用处,各各归寮吃茶去。(《石堂揭语》)。清代杨悼《游牟山资福寺呈霞胤师》诗云:赵州茶热人人醉,卧听空林木叶飞。至今杭州龙井附近,悬有古楹联: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闲吟陌上花来。总之,饮茶不仅可以止渴解睡,还是引导进入空灵虚境的手段。无怪乎,中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1989年9月9日为《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题诗曰:

  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也题诗:赵州法语吃茶去,三字千金百世夸。

  在禅宗眼里,任何事物都与道相通。一切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永嘉大师禅宗集证道歌》)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景德传灯录》卷六)这里,最关键的是一个悟字,如一味追求俗世行为,就会蒙蔽其真识,不可救药,终不悟也。就正如求佛保佑的人,也是以一定的功利为目的,从而经常会成为悟的束缚。禅宗强调自悟自性,也就是对本性真心的自悟。

本文链接:品茶禅坐:茶禅境界与开悟相通

上一篇:吴江夜谒南老先生

下一篇:华山思过崖:为了我们的亲人不遭受这样的酷刑

相关文章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五十二2019-11-15
善顾妻儿子2019-11-15
善王的故事2019-11-15
善待你身边的女人2019-11-15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_12019-11-15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四十七2019-11-15
喜欢这样的父母2019-11-15
喜读《普门品》感应“千鹤2019-11-15
四位西方作家的因果故事_12019-11-15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_22019-11-15
热门推荐
最新阅读
印光大师的感应事迹
弥勒菩萨感应
怀孕念经的感应
抄写佛经感应故事
佛咒的感应
布施感应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