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在线网
大悲咒在线网
慧能大师 莲池大师 达摩祖师 虚云法师 弘一法师
主页/ 贤崇法师/ 文章正文

礼佛修心 养生修德

导读:魏晋以降,嘉兴名僧辈出,特别是明清两朝及近现代,嘉兴佛教蔚兴。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太虚法师、印顺法师等等都是嘉兴人。太虚法师以倡导人间佛教著称,他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台湾现在的佛教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曾经追随太虚法师办学的印顺法师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一生著述宏富,学优行粹,蜚声士林。他的高足证严法师更是创立了...

礼佛修心 养生修德

  魏晋以降,嘉兴名僧辈出,特别是明清两朝及近现代,嘉兴佛教蔚兴。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太虚法师、印顺法师等等都是嘉兴人。太虚法师以倡导人间佛教著称,他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台湾现在的佛教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曾经追随太虚法师办学的印顺法师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一生著述宏富,学优行粹,蜚声士林。他的高足证严法师更是创立了著名的慈济功德会,在海内外影响颇大。大家现在所处的地方正是佛教大德时代辈出之所。

  我们之前还在嘉兴举办了《嘉兴藏》首发式,这是中华大藏经诸种版本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是自明末至清初由中国几代僧人历经200年刊刻完成的大藏经。那么重要的古籍,还是与嘉兴的佛教息息相关。

  现在的嘉兴地处上海与杭州之间,苏州与宁波之间,地理位置优越,自身的经济也有较好地发展,物质条件没有什么欠缺,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家就可以好好地学佛,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净化自己。

  今天我看到一些居士,一边听经,一边念佛,这就很了不起。念佛就是时时刻刻都可以随心而然,在心为志,发言为声的。念佛就是要达到不念而念,念而不念的三昧境界。

  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阿弥陀佛又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光”就是快乐、幸福、吉祥,“寿”就是你慧命的长度。这光和寿又从哪里来呢?就是从你的思想、行为、作风中散发出来的。如果你在念佛时,别人来质疑你念的水准,你的嗔恨心就生起,那么你念佛的功德就非常微小了。其实别人骂你,也就是帮助你消除业障,这时候你如果以感恩的心态对待他,那你内心的业火就不会燃烧。这就是所谓的“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一旦嗔恨的心生起,原来念了许多佛,观想了许多莲花,培养了很多福德,都会在刹那之间消失。因此,我们就要在生活中把自己的面相修得像莲花一样纯净、安和。莲花具有怎么样的特质呢?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它“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当你修到了这种境界,大家看见你都会觉得很安详,那么你无论走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即使不念佛,也是在种善根,也是在积累福德。因为每个人都喜欢看见你,都会心生欢喜,自然就能广种福田。

  我看大家的面相都非常地慈悲,你们的慈悲是怎么产生的呢?慈悲就是源于我们都有一颗柔软、悲悯、谦恭的心。将别人的赞美作为一种鞭策,反之,将人们的苛责作为一种美言,从相反的角度来激励自己精进,不要懈怠。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都是菩萨来度化我们。只有这样来思考问题,你的心才会变得平和。

  所以学佛就是用佛陀的智慧,改变我们的观念,改变我们一直以“加法”追求名利的那颗急迫的心。当你回到家里,还是要把自己的家人、朋友当做佛一样来供奉、礼拜,以最善意的行动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你想做一些事情,但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做不成,其实还是福报浅薄的关系。当你起心动念要来听经闻法,同时又能够及时成行,这也就是你福报深厚的表现。我们要珍惜福报,广种福田,以后更好地为人处事、恭敬三宝。以后大家有空,就可以常常到精严讲寺来帮忙打扫打扫,不要认为寺院是峙宇法师的,不要认为寺院是诸位师父的,寺院是我们大家的,需要大家一同来护持。我们都是佛弟子,是三宝之一,要好好珍惜这份缘。

  《金刚经》说,如果我们能够让自己身边的人来到寺院听闻佛法,并得到受用,那么他的心中就会种下善根,这时你的功德比捐赠恒河沙数的金银珠宝更大。

  当我们拉下所有的窗帷,房内就会漆黑一片,我们看不见别人,也看不见自己,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片混沌与蒙昧;而当我们用点燃烛火,想象自己是被镣铐绑缚着手脚的囚徒,我们的身前空无一物,我们不能够返身相顾,身后的事物只是能够投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就是这个世界的影子;进一步的,当我们能够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面自由地活动,才看到了事物本身,看到了人,也能够判断出人性。这就是我们求知的过程,业是我们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光明。不要以为光明是唾手可得,不要以为一切你所能够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请大家看看柏拉图的《洞穴寓言》,你们就会明白,今天所看到的、所知道的,要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才可以达成,这就是我们的福报。要使他成为延报、后世报,还要靠我们大家不懈的付出与奉献。

  如果此刻,你感到自己的内心仍然漆黑一片,就要用阿弥陀佛的光来照耀自己,做一个白光的观想,仔细想想自己内心烦恼与嗔恨的来源,那些污秽就不再能够困惑我们。听经闻法,念佛加持,都是很好的方式;向周围的师父、同修学习,也是很好的方式。

  虽然大家都是茹素的居士,但是也要懂得随顺众生。这就是说当其他在家的朋友与你处事的准则不同或者饮食起居的习惯不同,我们不能去呵斥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方式,要尊重别人。

  我们要记得,时刻进行自我观照,自我反思,自我追问与求证,这样才能不断地得到成长。

  大家都已经是比较年长的居士了,不要认为只有到寺庙里面来才能够种福田。实际上,只要自己的身体还硬朗,那么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家里的晚辈减轻一些负担,也是种了福田。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礼拜观音菩萨呢?因为观音真正的修行方法就是慈悲,他“予乐拔苦”,把快乐都给别人,还帮助别人拔除痛苦。他不断地付出,不断地帮助别人,这就是慈悲。

  《普门品》中说:“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这段经的内容也就是说,观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的法门在于,他能够根据众生的不同特质来决定说法的内容,他的说法契合众生的生活,他向帝王说法和向居士、僧众说法,都是不同的。他能够因材施教,根据众生的快乐与痛苦来向众生宣说其法。他以众生的要求为根本,所以能够受到众生的敬仰。很多信众都会称说观音菩萨的神迹最大,那也是因为他所修行的法门施行“十二大愿誓弘深,苦海渡迷津,救苦寻声,无刹不现身。”

  人们对于观音菩萨的渴望,实际上也就是对于奉献、付出精神的渴望,是对于利他精神、人道主义的渴望,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越是缺失什么,因为什么而得着痛苦,就越会呼唤什么,希求什么。人人都会遇到无助的状况,出了不可抗力的因素以外,很多时候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斗争、挤压而产生的。修行观音菩萨的法门,就教我们对待别人要善意,要乐于助人,而不是相反。

  如果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够根据别人的需要来及时帮助别人,从他的角度来安慰、开解他,那么你就会成为别人心目当中的观音菩萨。这样你学佛也就能够做到活学活用了。如果你的身边有朋友往生了,那么你就应该非常快乐地去帮助他料理一系列的后事,帮助他诵经超度,不要认为这样会带给自己和家人晦气。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也就是违背了观音菩萨的修行法门了。我们每个人都会往生,都会变成一堆枯骨,你会认为自己给别人带来晦气吗?绝对不会的。所以,人家有困难,你能走到他身边,你就是修行了观音菩萨的法门。

  金刚界宣说五智中有妙观察智,配列于西方阿弥陀佛与莲华部。身业为阿弥陀佛,口业为观自在菩萨,意业为六足金刚,这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未来教主。以后去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观音菩萨会为我们讲经说法。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行他的修行法门,施善行才会结善果。当我们把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的思想和愿力作为我们自己的修行法门,我们的磁场就可能与他们对接。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年长的居士会对我说自己的媳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感到非常看不惯。那么我们不妨来做一个观音菩萨那样的换位思考。想像如果你是观音菩萨,肯定就会站在媳妇的角度上来考虑儿子有没有过失。你可以想一想当初自己刚进门给别人当媳妇的时候,婆婆是不是也对你冷眼相待,那个时候你自己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要想顺利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应当时时与其善的频道对接。平时在家里,多为家人付出,想其所想,行其所行。用自己的行为去尊重、赞美别人。

  各位居士都是佛家的四众弟子之一,都应该要护持佛法。不要认为自己没有钱就不能护持,其实你过来帮助寺院拔杂草,拖地板,都是护持佛法的表现。平常说人好话就高声赞美,一想到说人是非就咬住舌头,这也是护持佛法,修行佛法。有些人的声音特别好听,一开嗓别人纷纷赞美他,这就是它前一生对别人美言所积累的果报。当我们听到别人说是非,就应该加以阻止,正所谓:“人责人,天翻地覆;人赞人,海晏河清。”

  寺院是一个奉养三宝,弘扬佛法的地方。

  什么是三宝?供在我们大殿里的释迦牟尼佛和其他的佛菩萨都是佛宝。我们尊重他们,膜拜他们,并不是将至作为神明来进行参详,而是要将他们作为我们行事做人的榜样,完美人格的象征来向他们学习。

  佛迹故事大家都很清楚,在古印度的传说中,佛在菩提树下开悟了脱,之后无论是魔王摩拉的袭击还是它的女儿的蛊惑,或者是一队魔鬼的冲击,都不能使佛陀脱离沉思。当摩拉使出他的最后一招,向这位僧人的头顶扔出一个滚烫的大铁饼时,那个铁饼突然变成了一个鲜花编织的华盖。佛陀在树下静坐了五个星期,见证了自己的所有前世。后来大风暴袭来,但是蛇王目査林达将自己的身体缠绕着佛,保护了他。得具究竟智慧以后,佛陀面临选择:是进入极乐世界,还是在尘世奔走,宣扬大法。摩拉力劝他选择前者,但是佛陀听从了众生之本梵天的劝告,选择了后者。佛陀之所以是三宝之一,并不是因为他所行的神迹,而是因为他通过修行,具足圆满,而且对于众生能够施以悲悯与帮助,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甚至可以说,那些魔鬼与其说是实有的,不如理解为一种恶势力的象征,一些不施善行的人,实际上就是这世界上的魔,而佛作为善的力量,能够保护善良的人战胜丑与恶,走向美与善。

  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每一个人都通过念他的佛号,借助他强大的愿力来成就道业。

  中国古时候就有“五福”之说,其中一个福报就是“善终”,意思是在去世的时候不受病痛的折磨。这种折磨会阻碍人们往生,这就是福报不够的表现。所以我们就要赶紧广种福田,礼奉三宝。

\

  尊重供奉出家师父也是供奉三宝之一,因为他们是僧宝,他们作为佛子,距离佛的距离更近。如果没有僧人,大家那么也就没有地方可以听经闻法,也就没有人给大家说经论道了。师父们在很多时候扮演着导师的角色,他们可以作为大家心灵的导师,用佛教的理念来开示你们的痛苦。他们是可以信任的聆听者,你把痛苦讲给他们听,他们不但不会看不起你,而且会帮你开解,帮你诵经加持。这就是僧宝的功德。不要认为出家师父跟我们一样也要吃喝拉撒睡,也会有情绪,也会不高兴就轻慢地看待他们。他们的表现形式也只是为了向众生说明人间修佛的可能性。大家在皈依三宝之后,不要认为只有你“敷坐请师”请来帮你开导的皈依师才是你的皈依师。实际上,所有的出家师父都是你的皈依师,他们都是大家学习的对象,所以都要尊重他们。

  当释迦牟尼为僧之时,有一个人总是和释迦牟尼过不去,甚至想整死他。有一天看见释迦牟尼从山下走过,就滚下一块大石头想把释迦牟尼压死,可是当场就地裂山崩,释迦牟尼什么事业没有,可是那个对他不敬的人就滚下了山,从裂缝中堕入地狱。

  三宝中还有一个法宝,我们所念的经书是通过许多论师的修行,高僧大德的翻译,甚至有很多高僧为了取经、译经事业奉献了他们的生命,才使这些具有大智慧的经书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有机会学习它们、实践它们,这是非常大的福报,所以才要用虔诚的心对待法宝。虔诚地对待前人修行的经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于佛宝和僧宝的尊敬。精严讲寺请了四十多箱《嘉兴藏》,这是很大的功德,如果大家有空,也可以去礼拜这些法宝。到时候如果寺里面晒经,你们也可以过来帮忙,可以翻一翻经书,这也是一种功德。你们也可以去抄写《心经》、《金刚经》,使自己的内心平静安和,能够打开心量理解这些美妙的法门。

  三宝是相通的概念。供奉三宝,体现的就是慈悲和智慧。

  恭敬三宝,就会得到无量的福德;如果亵渎三宝,也会得到相应的果报。别人做功德,你在旁边随喜赞叹,那么你也能够得到相同的功德。

  一切智慧,一切功德,都是从一个“信”字中得来的,相信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去读书,如果不相信这个老师,不相信他说的话,那么就很难接受知识。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喜爱读书的孩子,对于老师都是非常尊敬的。老师是传播知识的媒介,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相信老师的人,得到知识。同样的,我们学佛,就要恭敬三宝,对他们如果不恭敬,不信任,那么也很难学到善知识,走向正道。

  实际上,我们学佛、培福、做功德,都不是为了别人。别人的被子里面没有水了,你去给他满上,看起来是他得到了服务,而实际上得到福报的,还是你自己。他给你一个机会倒开水,你反而应该感激对方,因为他给了你一个培养福德的机会。当你的思维做了这样的转换以后,你的生活就会快乐起来。快乐很简单,不需要很多物质的东西来培植,只要我们的心念一转,快乐马上就会来到我们的身边。

  很多年轻人总是觉得物质能够使人快乐起来,他们认为,如果能买一个朝思暮想的昂贵的包,或者一辆体面的车,这就是快乐。但是当他们真正得到这些以后,就会发现,有人比他们拥有的东西更加昂贵、更加好,这个时候,他们就不快乐了。所以,依赖于物质而获得的快乐是不究竟的。

  大家比较年长,见识、经历都比较地丰富。很多老年人会来跟我分享说,他们总是觉得现在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是身体不灵便、出行不自由,不能融入到现在的社会中去,因此感到非常地失落。大家可能会觉得在三四十年以前,大家一起劳作、一起流汗、一起唱歌的时候,要快乐得多,简单得多。这是我所赞同的,简单就是快乐,自然就是快乐。

  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做列维,他非常地高寿,活到百岁,知道最近才去世。他致力于以解构地方式来创新地研究文学与哲学,人们视他为现代哲学中创新的先锋。但是这位先锋在晚年的时候表示,他认为现代城市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他了,他宁愿呆在五十年以前而不是现在。

  从种种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物质还是名誉都是无法给人带来快乐。因为快乐的感受来源于你的内心,而物质与声名最多只是暂时地使你的皮肉得到满足。皮肉的满足与心灵的感受还想差很远,依仗于前者而希求快乐的人,只能说是隔靴搔痒。

  反过来说,我们为什么痛苦?你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想要得到别人的关怀,总是想着我是主体,而别人都是客体,如果别人做了什么对你不利的事情,就会马上赶到怒发冲冠。痛苦、愤怒,它们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自己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自己和自己过意不去。其实跳出你自己的身体来观想一下,“我”和路上所有行走的人有什么区别呢?根本就看不出来有什么大的差别。我就是众生中的一个,普通的一个,那么为什么要让别人来为你服务,为什么总是认为自己的需求最重要呢?这实在是非常虚妄的,可是那么多人就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比较先进,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因此当现实与你的要求有所抵触时,痛苦就产生了。

  为什么出家师父的烦恼就比较少呢?因为他们所过的是丛林式清心寡欲的僧伽生活。当你的要求比较少,对自己的关注没有那么多,生活简单,随顺自然的时候,烦恼、痛苦、挂碍自然就比较少,快乐就会比较多了。

  《晋语》有“叔向贺贫”的故事,韩宣子是白衣卿相,虽然有卿相的名义,却没有卿相的富贵。但是叔向却以栾武子的故事告诫他说,德行的积累比财富的积累要重要得多。德行的积累可以福披子孙,财富的挥霍却会导致家族的败亡。这实在是很有道理的。从古至今那些富可敌国的家族,除了一些骂名,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但是那些有福德的家族,却能够绵延至今,受人敬仰。有德行的家族,注重的是内修,他们修证自己,却从来不要求别人;而很多的富人,有很多的仆从美器供他们使唤、使用,他们注重自己的享受,而不注重积累福德,违反了自然地法则,违反了人们的意愿,自然不能够久长。他们索取而不付出,盘剥而不关心他们,试问他们怎么能够得到福报呢?

  庄子《养生主》中提出的养生法门就是要依循自然地规律行事,他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杀牛的屠户,刚开始杀牛的时候并不清楚牛身上经脉的走向,刀子常常不到一个月就坏了;但是渐渐的,他明白了牛的身体构造,所用的刀越用越锋利,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中,所应当追寻的,不是物质,而是自然,是简单的生活。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祝大家光寿无量,阿弥陀佛。